2025年上半年横峰县中医工作总结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县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中医药领域改革,加快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强化中医药服务内涵,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奋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健康横峰建设。
一、强化党建引领,纵深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公立中医医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行风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围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7 个必答题和 2 个特色卷,落实落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推进中医院“三专科三中心建设”“治未病中心建设”,夯实县级中医院基础。推进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室建设。
二、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县域中医药服务新体系
推动资源下沉,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切实发挥中医院龙头医院“传帮带”作用,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下派5名中医师每周定时到挂点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服务实施共享中药房,建立中医康复联合病房,指导基层医生规范诊疗常规,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共体内双向转诊,中医服务同质化管理。
创新特色门诊,响应体重管理年需求。根据国家"体重管理年"的政策要求,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县中医院、保健院、莲荷中心卫生院等机构开设中医减重、小儿推拿等中医特色门诊,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穴位埋线、拔罐、耳穴、葫芦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帮助众多患者在健康减重的同时,实现协同调理。全县已累计完成埋线减重一百余例,经随访,均获得满意疗效。
三、聚焦人才培优,激活传承创新内生动力
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县妇保院与上饶市妇幼保健院签订对口帮扶中医科协议。下派2名中医专家定期坐诊,开设小儿推拿、妇幼健康等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面、全周期的优质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构建了市、县联动发展的"中医+妇幼健康"服务新模式。
上半年选派基层卫生院2名中医骨干参加省基层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依托县中医院中医药基层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知识培训,根据年初制定的适宜技术推广技术工作安排,5月份开展了两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村卫生室人员共计150余人,进一步活跃了基层中医气氛,提升了基层中医人才的服务能力。
继续做好非中医类别医师“西学中”培训工作,统筹分批安排临床实践工作,选派具有副主任以上职称中医师负责带教,指导学员开展中医临床诊疗实践。2023年的“西学中”人员已按三批安排进行临床实践。
继续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等考核考试工作,强化中医(专长)医师报名、注册信息化管理。开展省级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报名工作,共审核通过3人参加省级考核。
四、深化文化传播,打造中医药健康生活圈
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各医疗机构通过公共卫生体检、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形式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同时还针对失眠、腰腿痛、颈椎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开展中医推拿、针灸、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积极推广中医养生治未病理念。3月份,在“人大之家”开展主题为“颈椎健康”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活动;4月份,结合第23个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深入企业,为企业职工讲授养生知识;5月份,在横峰县第三小学开展了以“博物馆里的中医药奇遇”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联合工会晚八点,常态化开设“八段锦”传统养生功法课程教学,在全县单位广泛推行,形成固定工间操模式,有效融入日常工作并持续开展。累计开展“六进”活动20余次,服务群众五百余人。
五、强化数据赋能,科学规划中医药发展路径
完成2024年度江西省中医药综合统计工作。全面、准确地收集、汇总、分析了全县中医药资源、服务量、人员结构等关键数据,为科学评估工作成效、精准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大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力度。继续做好县级中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做好治未病中心建设工作,重点开展2~3个基层中医馆内涵建设,进一步拓宽中医治未病路径。
2.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结合中医药法宣传月、中医药文化周等活动,多方面,多途径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和中医药夜市活动。
3.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全县中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