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彩购买app

索引号: E23230/2025-00482 主题分类: null
发布机构: 横峰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生成日期: 2025-01-13 15:26
名  称: 横峰县国保和省保单位简介
文件有效期: 有效

横峰县国保和省保单位简介

横峰县国保和省保单位简介

字体【??????】

国保单位简介(7个

1、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
位于葛源枫林村,占地100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大门两边书写了一幅对联:“坚决执行党的进攻路线,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大门内是一个小院子,院内栽了高大丰腴的芭蕉。旧址房舍为一字形平房,内设省委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和白区工作部等机构。中共闽浙赣省委是在中共赣东北省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以弋阳和横峰为中心,于1927年12月10日,领导了赣东北起义,创建了革命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创立后,先后成立了弋阳、横峰两县县委和苏维埃政府。1928年5月,敌人开始向根据地大举进攻,方志敏等领导人率领只有一个连的红军队伍,以磨盘山为依托,与敌周旋奋战,在一年时间里,不仅多次粉碎了敌人的疯狂“围剿”,而且使根据地不断扩大到信江流域各地。1929年3月和10月,在弋阳县漆工镇分别成立信江特委和信江苏维埃政府。1930年7月,党中央决定将信江特委和设在景德镇的东北特委合并,在弋阳县芳家墩组成赣东北特委,同年8月1日,成立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红军独立团也扩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931年2月,赣东北特区党政军机关迁至葛源镇,同年9月和11月,党中央指示成立中共赣东北省委和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随着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和根据地范围已发展扩大到闽、浙、赣三省边区,1932年11月,经党中央批准,将赣东北省易名为闽浙赣省,机关地址迁至枫林村。同年12月,党中央又将皖南特区划归闽浙赣省委,构成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并做出了巨大成就,曾受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表彰。
    闽浙赣省委于1932年底迁至枫林村,1934年11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葛源失陷,省委撤离枫林村流动在横峰的槎源坞,德兴广才山和鄣公山区,转入领导闽浙赣边区的游击战争。历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有万永诚、曾洪易、方志敏、关英。
2、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葛源镇枫林村,占地88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大门为一座高大的八字形朝门,门内有一个小院子,院内栽种了几株枣树,搭了一间马棚。房舍呈工字形,正房横摆,左右偏房竖设,建筑面积共664平方米。内设省苏政府办公室、财政部银库等机关。
    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长期的武装斗争逐步建立起来的。1927年12月底,方志敏、黄道等在弋阳、横峰两县发动了著名的“弋横起义”,随后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分配法》和《平债法》,1929年10月,成立了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机关由弋阳芳家墩迁驻横峰葛源。1930年8月,遵照中央决定,闽北苏区和赣东北苏区合并,信江苏维埃政府改为赣东北革命委员会。1931年11月,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改建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1932年11月19日,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易名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葛源枫林村,先后直辖闽北、皖赣、皖南3个分(特)区苏维埃政府(下辖21个县苏维埃政府)和15个县苏维埃政府。发展到闽浙皖赣四省边区五十多县的广大地区。省苏还设立了适应工作需要的各个工作部门。其间,颁布了《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暂行刑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优待红军条例》和各项决议案。
3、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位于葛源镇枫林村,占地700平方米。前有院子和朝门,房屋分前后两幢,中间有一个天井,有房十二间, 内设政治部、政委室、司令员室、军长室、传达室、办公室等。1932年11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成立,根据武装斗争的需要,执行中革军委命令,将赣东北省革命军事委员会改为闽浙赣省军区总指挥部,习惯上称省军区司令部,为省苏维埃政府所属直接领导军事斗争的机构。先后任省军区司令员的有唐在刚、方志敏,政委有曾洪易、方志敏,政治部主任有聂洪钧等,参谋长邹琦、栗裕等。
4、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旧址
    位于葛源镇葛源村,革命烈士纪念馆旁。占地1200平方米,原为杨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泰昌年间。大门上首写有黑色正楷校名“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大门前是一个操场,操场两边院墙上写有一米见方的大字标语:“造成红军铁军骨干,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室内有门厅、厢房及两排对称的六个教室。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前身为信江军事政治学校。1931年由弋阳芳家墩迁往横峰葛源镇,校名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1933年初,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先后担任过校长的有邹琦、江枫、彭干臣;先后担任过校政委的有方志敏、邵式平、舒翼、涂振农、刘鼎等。军校自创办以来,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人才约1500多名。在该校毕业的有饶守坤、吴克华、方震、黄立贵、洪涛等我军高级将领。红五分校是我党较早创办的军校之一。
5、红军操场与司令台旧址

红军操场司令台旧址位于葛源镇枫林村,占地10500平方米。建于1933年,瓦木结构,台前以花岗岩砌筑墙群,正立面雕饰象征着工农革命武装的“镰刀铁锤”和“五星”图案浮雕。台面是土石方夯筑的土台,台上立两根大圆柱承檩,中施屏风板,后台左侧修一栋型小门,用以参会领导出入通行。建筑结构简易朴实,端庄实用。为闽浙赣苏区革命活动的重要集会场所

红军操场又名红色广场,是红军操练和苏区军民群众集会的地方,每逢节日和红军凯旋归来时都在此召开庆祝大会、文艺演出,体育运动会也在这里举行。19341124 日,方志敏同志站在司令台上,最后一次向群众告别,率师北上抗日。不久,闽浙赣省党政军机关也撤离了枫林村。

6、闽浙赣省“四部一会”旧址

地址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汪氏宗祠,占地450平方米。大门右上首有当年书写的机关名称,左面墙上有大块宣传标语,内容是中国工农红军同全中国任何武装队伍订立作战协定的三个条件全文。室内前为院子,后为各部办公室及工作人员卧室,共十间。19854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部一会”为内务部、土地部、劳动部、工农检查部、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均属省苏维埃政府下设机构。内务部负责管理优待红军家属、办理市政、民警、刑事侦探等工作,部长徐大妹;土地部负责管理土地的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建设和山林水利、农业生产等工作,部长余金德;劳动部负责管理劳动力的管理和保护,劳动法的监督和实施,进行社会保险和解决失业工人工作,部长余汉朝;工农检查部负责监督国家机关或企业对政策法令和执行,对官僚主义、消极怠工的检查,对贪污腐化现象的揭露,接受工农群众的控告等,部长周成龙;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负责动员妇女参加劳动生产和学习政治、文化,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等,主任杨树兰。

“四部一会”于1932年底迁址枫林村,193410月葛

源失陷时转移到德兴,1935年夏全部撤销。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6日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闽浙赣省总工会旧址

闽浙赣省总工会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港边乡港边村下港边自然村。该旧址为徐氏宗祠,清代,砖瓦结构,大门上方建砖石雨石罩,首书有“扩大民族革命战争”八个一米见方的朱红大字,大门前厅眉首书有“学习列宁精神”六个朱红大字。室内有一个大天井,分前后两厅,横梁、横枋和斜撑均雕刻图案,有凤、狮、花、鸟等,雕工精湛、形态逼真。

闽浙赣省总工会前身为赣东北省总工会。1931年2月,赣东北特委总工会由弋阳芳家迁驻葛源溪畈村1934年11月省总工会随闽浙赣省委机关撤离葛源并迁驻横峰县港边乡徐氏宗祠里办公达十余天。闽浙赣省总工会的任务:领导并团结广大的工人群众为本身实际生活的改善,向资本家和一切剥削阶级作坚决的斗争,实行监督生产,保证苏维埃的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动员广大工人群众,领导苏区内的革命群众,努力参加革命战争。同时,负责对工人的文化教育,设立工人学校,有计划动员工人参加苏维埃,供给苏维埃及红军的干部,以提高保障无产阶级的领导。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0日经横峰县委宣传部批准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16日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保单位简介(30个

1、中共赣东北省委旧址

赣东北省委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新马路农机厂隔壁,占地600多平方米,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前门已毁,后厅尚存,设有省委宣传部、妇女部、秘书处和省委领导人卧室,楼上设组织部,墙上有多处当年书写的标语和漫画,楼梯下还有防空洞遗迹。

中共赣东北省委,于1931年9月5日成立。这个月的1日至5日,在葛源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中共赣东北省委执委,正式建立了赣东北省委,省委机关设在这幢房子里,省委领导人分工是:省委书记万永诚,省委常委、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组织部长聂洪钧,宣传部部长涂振农,军委主席邵式平,肃反委员会主席詹锦坤,妇女部长饶玉鸾,少共省委书记关英。省委机篮彩购买app1932年底迁往葛源镇枫林村。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中共赣东北省委党校旧址

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后弄王氏宗祠,占地1000平方米,大门内是一块约500平方米的院子,四周有二米以上的院墙,房屋是一幢六榀十间的平房。

    中共赣东北省党校,它前身是“忠发学校”(以中共领导人向忠发命名),1931年9月,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后,改为现名。党校的教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同时也学习算术、国语等课程。校长有涂振农、滕国荣等。

中共赣东北省委党校于1932年底迁往枫林村,后改为共产主义学校。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闽浙赣省少年先锋总队和儿童局旧址

闽浙赣省少年先锋总队和儿童局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后弄仓屋里,占地150平方米,房屋里一字八间平房,前有一个三角形小院,后可通南市街,1985年4月27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浙赣省少年先锋总队、儿童局于1931年11月在葛源成立,时称赣东北省少年先锋总队,其任务是领导全省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工作,开展适合儿童特点的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参加打土豪、站岗放哨,慰劳红军等实际斗争和工作。少年先锋总队队长邵长河,儿童局局长姜子常。

赣东北省少年先锋总队、儿童局,于1932年底迁往枫林村,并易名为闽浙赣省少年先锋总队、儿童局。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闽浙赣省工农医院旧址

闽浙赣省工农医院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文昌宫,占地500平方米,房屋门前是广场,右与万年台相邻,圆形大门,门内有大天井,房屋左中右三幢共14间,内设门诊部、药库、手术室、病房。

工农医院于1930年成立,是一个为苏区群众治病的地方医院,同时担任培训各县工农医院医务人员的任务,在卫生运动中负责接种牛痘、防疫注射等工作。院长何秀夫,副院长张善煌。

闽浙赣省工农医院,于1931年10月设在这里,1934年10月葛源失陷后,转移到德兴县螺蛳坞。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红十军总医院横峰分院旧址

红十军总医院横峰分院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密坑村,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为一幢瓦木结构的民宅,门前有一条鹅卵石铺筑的小道台阶而至。进朝门是一块大禾基,旧址为一栋六榀转厢平房,室内有一个厅,10余间厢房,厅内存放有当年留下的一块匾,饰着四个金色大字:“单医有方”。

1931年10月,随着根据地的扩展和红军队伍的壮大,方志敏在赣东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弋阳九区祝家村成立了红十军总医院,任命邹思孟为院长,邵伯平为政委。次年,为加强野战部队和地方的医疗卫生事业,红军总医院分别在弋阳、横峰、德兴和贵溪建立5个分院。红军医院除了为红军战士看病外,还经常为驻地农民送医送药。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闽浙赣省银行旧址

地址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裴家弄,占地600平方米,青砖瓦房,室内有1个天井,前后8个房间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原为赣东北特区银行,1931年10月改为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1932年底闽浙赣省建立后又改为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其任务是调节金融管理,组织货币流通,发放贷款债券,开办各种储蓄,支援工农业生产和革命战争。行长有张其德、邵忠、经理欧阳奂。

省苏维埃银行,于1931年10月迁到这里,1934年10月葛源失陷后,转移到德兴县广财山。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闽浙赣省消费合作总社旧址

闽浙赣省消费合作总社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后弄,占地300平方米,房前有一块鹅卵石铺的禾基,室内四间一厅,厅后有一个小天井,后门朝后弄,当年这时曾经设立儿童乐园,厅堂上搭了一个临时戏台。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930年,方志敏就亲自主持召开财经委员会,提出建立消费合作社,次年各县普遍建立,于1932年在葛源成立总社,经常派出采办人员打通赤色贸易路线,深入白区采购食盐、药品、布匹等各种苏区紧缺物资,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支援苏区人民生产、生活作出了很大成绩。省消费合作总社主任宁春生。

闽浙赣省消费合作总社,于1932年设在这里,至1934年10月葛源失陷时撤离。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闽浙赣省财政部旧址

闽浙赣省财政部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北面山堪脚底,占地400平方米,房前有一座低矮的朝门,朝门两边筑了围墙,墙内有一个小院,院后是一排土墙瓦房,大小6个房间。1985年4月27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浙赣省财政部,是省苏维埃政府所属直接领导财政工作的办事机构,负责管理财政预算,征集资财、流通金融、并管理红军部队和政府机关给养等工作。财政部机关在原葛源村新马路叶家,1932年底迁至于此,至1934年10月撤离。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闽浙赣省邮政管理局旧址

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座南朝北,民国初年建筑,建筑面积300M21930年8月,赣东北红军占领了较多的县城,接收了较多的邮政设施和通讯器材,为此于同年10月,在乐平设立江西东北赤色邮务总局,办理函件、包件、通信、报刊发行等业务,并发行了江西东北赤色邮票,不久赤色邮务总局迁至葛源,后因敌人进攻又停顿一段时间,于1931年下半年恢复,同时发展了20个县的赤色邮局。1933年初,江西东北赤色邮务总局改名为闽浙赣省邮政管理局。1934年10月红军北上抗日以后,国民党军占领苏区而停办。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黄道故居

黄道故居(又为横峰县第一个党支部机关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姚家乡姚家村,总占地面积2580平方米,建筑面积407平方米。

黄道,原名端章,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新四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6年秋,黄道根据党的指示,回家乡领导建立了横峰第一个中共支部和农民协会,当时支部机关就设在黄道祖居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革命战争期间,黄道也曾居住生活在这里。此地是中共横峰县党支部机关旧址又为黄道故居。         

1983年8月,国家民政部批准黄道为“革命烈士”, 1985年4月25日横峰县政府公布横峰县第一个党支部机关旧址(黄道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17日年被上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我省第四批2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弋横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弋横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姚家乡楼底兰家村,占地1000余平方米。房屋是一幢八榀长方形的土墙屋,四周环境优美,小山起伏,田畴交错,一片葱笼。

1927年底,方志敏在横峰县楼底兰家一带组织农民革命团,并于同年12月10日领导农民革命团打响了弋横武装起义的第一枪,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随后弋横两地的农民革命团,根据起义总指挥部的通知,都举行了起义,从而开辟了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皖赣的革命根据地。弋横武装起义总指挥部,于1927年11月设在这里,起义胜利后撤销。

该旧址于1985年4月25日,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17日,上饶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红军烈士纪念亭

闽浙赣省红军烈士纪念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来龙山,占地5000平方米,这是一座园丘形小山,山顶上修建了一座六角形纪念亭,亭内竖了6面碑石,正面刻着为革命捐躯的烈士名单,纪念亭四周古木参天,环境幽雅清静。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纪念亭是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为纪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建于1933年初,当年省直各机关单位,学校经常到此凭吊,方志敏在早晨也常到这里散步、做操,烈士纪念亭于1934年10月被敌所毁,解放后找到失落的石碑后重建。

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3、闽浙赣省裁判部旧址

地址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西头,占地450平方米,为一幢四榀一字形平房,门前有一禾基,左侧设一座朝门,室内四室一厅,墙面剥落,房屋破旧。

闽浙赣省裁判部是省最高司法机关,隶属中央领导,省苏维埃政府代管。它的前身为赣东北特区法院,1931年11月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易名为裁判部、是对政治犯和刑事犯事进行裁决和审判、处置的机关。裁判部机篮彩购买app1932年底由葛源村迁至于此,至1934年10月撤离。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4、闽浙赣省政治保卫分局旧址

闽浙赣省政治保卫分局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占地800平方米,房屋为一座高大的四合院式建筑,俗称花屋,现存大门和两幢房屋。其它建筑均被毁天兵火。

闽浙赣省政治保卫分局,初称惩治反革命委员会,于1929年10月成立,主席黄道。1931年9月改称肃反委员会,先后任主席的是詹锦坤、汪金祥。1933年初,改为闽浙赣政治保卫分局,分局长滕国荣、方志亭。机构住址1931年2月前驻弋阳芳家墩,而后迁往葛源镇石大门,1932年底迁往枫林村。

闽浙赣省政治保卫分局,于1934年10月敌人攻战葛源时转移,1935年春撤销。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5、闽浙赣省画室旧址

地址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中心,占地600平方米,门前有一块方形禾基,房屋八榀14间,顶部嵌了条木假楼,横梁雕了花草图案,窗榀为梅花形通透雕刻,现存遗物虎足香几1张。

画室隶属省委宣传部领导,是培养美工人员和创作画稿的机构,成立于1932年。出版了油印画报、画册,绘制了墙头画,书写了美术体墙头标语,印制了大量的宣传画,有的带往白区散发,他们还替苏区报刊画连环画、插画和专题画刊。画室自成立时设在这里,1934年10月撤离。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6闽浙赣省贮粮合作社旧址

闽浙赣省贮粮合作社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南市街,座南朝北,占地250平方米,前厅为2个店面的营业部,后厅为粮食仓库和工作人员卧室。

闽浙赣省贮粮合作社于1933年初建立,其任务是防备饥荒接济遭受兵祸或自然灾害的群众,向红军部队捐助粮食,加强粮食管理,免受奸商盘剥。主任洪修椿、张洪生等。

闽浙赣省贮粮合作社,于1933年初设在这里,至1934年10月葛源失陷时撤离。

1985年4月27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7、闽浙赣省反帝大同盟互济会旧址

闽浙赣省反帝大同盟互济会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一幢一字形四榀瓦木结构的平房。门前是一条小弄,后面有当年修筑的防空洞,周边都是干打壁土墙结构的村民住房。旧址土夯外墙,室内是壁板组搁的卧室,正屋有一个大厅和两侧厢房,后部是厨房及柴火间,硬山式建筑,灰色布瓦盖顶。

反帝拥苏总同盟于1930年成立,其任务是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拥护苏联。主席缪敏。互济总会于1931年成立,其任务是团结赤、白区群众,筹款支援革命战争,优抚烈士家属,救济遭受战祸或自然灾害群众的群众。主任李普兴。        

闽浙赣省反帝拥苏总同盟、互济总会1931年2月设在葛源镇葛源村后弄,1932年12月迁至枫林村,至1934年10月葛源失陷时撤离。

1985年4月27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8、闽浙赣省投诚士兵管理处旧址

闽浙赣省投诚士兵管理处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瞿家,占地400平方米,房屋为砖瓦结构,内有天井,前后八间,大门朝后弄口,小六对新马路。

投诚士兵管理处成立于1931年春,其任务是接待投诚过来的白军官兵。省委、省军区派人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政策,提高阶级觉悟,帮助他们了解苏区,动员他们加入革命队伍。担任投诚士兵管理处处长的有黄端喜等。

闽浙赣省投诚士兵管理处自成立起至1934年10月葛源失陷时解散,中途曾一度迁到葛源镇邱家村。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闽浙赣省列宁师范旧址

闽浙赣省列宁师范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黄溪村新屋里,占地180平方米,房屋为六榀转厢,坐东朝西,门口有一口水塘。

列宁师范学校于1931年创办,初为红色教员养成学校。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县、区教育行政干部和小学师资。学生来源多数是由区、乡保送或群众团体选派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入学,学期一年半,分为师范班、干部班、学生班。学员最多时有三百多人。先后任校长的有胡德兰、欧阳红、杨仰震等。

列宁师范创办时设在葛源排楼,因敌机轰炸迁往弋阳港洞源,随之又迁回葛源的密坑程家,最后迁到葛源黄溪村新屋里,1934年10月葛源失陷时解散。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0日经横峰县委宣传部批准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闽浙赣省少共省委旧址

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座西北朝东南,民国初年建筑,建筑面积360M2,上下各三间左右连厢房,构成四水归堂同天井木结构封闭式住户。上厅穿斗式,下厅采用柁梁承托上部穿斗梁架,泥夯墙悬山顶,褐色陶瓦木板壁隔间,天井檐口小梁承托,无挑斗枋和斜撑构件,结构从简,是赣东北一带中等家庭住宅。

闽浙赣省少共省委前身为少共赣东北省委。1930年9月,中共赣东北特委扩大会议,决定赣东北苏区的共产党、共青团和工会组织合并,成立赣东北行动委员会,决定取消地方武装,集中赤卫队、少先队100个连编入红十军,推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12月14日,行委撤销,恢复赣东北党、团、工会组织,方志敏任少共赣东北特委书记。1931年10月10日,赣东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葛源召开,成立了少共赣东北省委,关英任书记,会议通过了《篮彩购买app儿童团工作的决议》和《篮彩购买app文化工作的决议案》。1932年底少共赣东北省委迁址枫林村,更名为闽浙赣省少共省委。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1、闽浙赣省无线电队旧址

闽浙赣省无线电队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沙坂村白果树底,清末年建,占地300平方米为一幢干打垒瓦木结构的民房。前方石一口方形池塘,门前有一块禾基,麻条石门框,石砌走廊台阶,室内建前后两厅,中间有天井,天井两侧设小阁楼,两侧共有厢房10余间。硬山式建筑,分前后双重人字披,灰色布瓦盖顶,外墙有当年书写的标语。闽浙赣省无线电队成立于1932年秋,是红十军第二次进军闽北时,打浦城县缴获了一架无线电机后,组建了无线电队,设备有发报机、冲电机、电瓶等。1934年又添置一台无线电机,遂将无线电队分为两个队,共有100多人,其中除了机务人员外,还设置了一个警卫排和两个运输排,负责站岗警戒和搬运无线电机等工作。先后担任政委的有李伯君、李鉴英,队长有李鉴英、韩进杰、赖佑民。

闽浙赣省无线电队成立时设在这里,1934年10月葛源失陷时转移到德兴县广财山。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0日经横峰县委宣传部批准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2、卢森堡训练团旧址

卢森堡妇女训练团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沙畈村邓氏宗祠。清代建筑,砖瓦结构,占地700平方米。门前有正方形禾基,麻条石大门框墙顶饰砖石雨阳罩。门额石匾为“邓氏宗祠”。室内有门厅和左右两个天井,天井中间是一条走廊,通上堂大厅,大厅内四根青石柱子落地,两边的房间共十二间,拱顶饰有龙、凤及花卉图案,外墙正侧两面均有当年的标语。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在斗争中非常重视发动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参加工作,教育、动员妇女投入革命斗争。1930年后,为了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都设立妇女部,各级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妇女解放委员会。这些组织在教育、动员妇女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学习政治、文化,动员亲人参加红军,维护妇女的权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妇女领导骨干,闽浙赣省委除通过党校吸收培养妇女干部外,还建立了卢森堡训练团(以德国共产党创造人卢森堡命名),专门培训各县选送的优秀青年妇女,加强了妇女工作的力量。1931年开办,历经4年,每期4个月,学习政治、文化、卫生常识等课目。卢森堡训练团自创办时设在这里,先后任训练团团长的有叶火娇、洪菊娇,政委杨树兰等,至1934年10月停办。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0日经横峰县委宣传部批准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3、闽浙赣省少年模范团旧址

闽浙赣省少年模范团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黄溪村,占地面积1401平方米,清末建筑,瓦木结构,为一大户人家住宅。四周筑围墙,门前有朝门。青麻石门框,院内共有三幢房屋,正屋横摆,两侧偏房纵列。室内设有三个天井,正屋中部设大天井,偏房与正屋衔接区各设小天井。整个建筑共两个厅,厢房30余间。
    1932年12月至1934年10月,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第四、第五次围剿,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发布了《坚决执行中央政府战争紧急动员命令》,号召全省工农群众,工农红军加紧战争准备,动员所有16岁至23岁的青年群众积极加入少年模范团,成为红军的预备军,并成营团建制地加入红军。少年团是由少年连,少年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平时参加生产劳动,分散在乡村中,他们的军事技术,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通过苏维埃政府有组织的集中训练,更能显示出青年群众在各种动员中的先锋作用。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0日经横峰县委宣传部批准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4、赣东北省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赣东北省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后弄吴家祠堂,座南朝北偏西约5度,占地312.7平方米,建于清末民初。土木石结构,抬梁式木作构架,封火山墙,硬山顶,阴阳瓦屋面。门前有一块小禾基,室内分前后厅,中间一个天井,共12间。

赣东北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1年11月成立,为省苏维埃政府所属的直接领导军事斗争的机构,军委主席由省委常委邵式平担任,所属主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长周建屏、军政委聂洪钧

赣东北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2年底迁往葛源镇枫林村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5、闽浙赣省劳动小学教员训练班旧址

闽浙赣省劳小教员训练班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密坑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旧址为老红军汪寿云、汪寿财兄弟住房,正立面外墙及内墙上,留有当年书写的红军标语多条。1932年5月,为建立比较完备的初级和高级的列宁小学与师范学校,使苏区大部分儿童进入学校,受到革命教育,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开办了劳动小学教员训练班,每年三期,每期一个月,劳小教员训练班于1934年11月葛源失陷时撤销。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6、万年台

地址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中心小学操场西北角,原为一座戏台,台高2、台宽7米、台深13米,雕梁画栋,台前广场可容数千人。

1927 1212日,在弋横起义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葛源起义领导人程伯谦率领葛源地区32个农民革命团三千余人举行暴动,暴动胜利后在此召开庆功大会,方志敏同志到会作了激动人心的讲话。1931年赣东北特委党政机关迁驻葛源后,方志敏等领导人经常在这里召开纪念会、祝捷会,每逢节日文艺团体又在这里演出节目,万年台已成为赣东北省会所在地军民群众集会的地方。直至193410月敌人攻占葛源止。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7、列宁公园

地址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溪河畔,占地11162.3平方米。园内有六角亭、荷花池、游泳池、枣林等景点。四周筑了围墙。

列宁公园建于1931年春,是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葛源人民群众休息娱乐的场所。当年身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方志敏亲自筹建了这座公园,并命名为“列宁公园”。它是我党历史上最早建造的人民公园。

列宁公园自建成后,直到193410月葛源失陷逐渐荒废,现已得到修复。

1985年4月25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8、赣东北省少共省委旧址

赣东北省少共省委旧址位于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万年台旧址对面,清末年建,占地400平方米现为葛源镇党校驻地。正面有堵圆顶土筑高墙,门前式一块鹅卵石台地。青麻石门框,礼堂型制建筑,内立六根木柱承梁,硬山式抬梁穿斗结构,灰色布瓦盖顶。

少共赣东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1年10月15日在葛源召开,选举产生少共赣东北省委,后改为共青团赣东北省委。团省委机关自成立时设在这里,1932年底迁往葛源镇枫林村。1985年4月27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0日经横峰县委宣传部批准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9、红十军总医院霞坊分院旧址

红十军总医院霞坊分院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龙门畈乡钱家村李家自然村。

1931年10月,随着根据地的扩展和红军队伍的壮大,方志敏在赣东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弋阳九区祝家村成立了红十军总医院,任命邹思孟为院长,邵伯平为政委。次年,为加强野战部队和地方的医疗卫生事业,红军总医院分别在弋阳,横峰,德兴,贵溪建立了5个分院,其中横峰又在葛源、青板、霞坊设立分院。红军医院除了为红军战士看病治伤外,还经常为驻地农民送医送药。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0日经横峰县委宣传部批准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0、闽浙赣省石印所旧址

地址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上坑源林场黄粟坑,占地600平方米。石印所设在隔壁相邻的三幢民房内,门前均为鹅卵石铺筑的空基,青条麻石走廊、台阶,三栋房屋共有六各大厅。井栏式壁板组阁卧室12间,正房后部为过道柴火间。

闽浙赣省石印所原为信江苏维埃石印机关,于1930年5月建立,闽浙赣省办维埃政府成立后改为省石印所,住址先后在樟坞、上坑源铁笼关虎山。1933年4月迁到黄栗坑和祝家垅两地,其中祝家垅石印所有石印板20多块,印刷工人20多人,印刷《工农报》和红票。省石印所于1934年10月停办,印刷用具就地埋藏,现已发掘出土两块石印板,葛源烈士纪念馆收藏。

2010年3月23日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30日经横峰县委宣传部批准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联: